巴氏殺菌流水線通過溫和加熱殺滅致病菌,同時保留食品風味與營養,廣泛應用于牛奶、果汁、啤酒等液態食品加工,其全過程需精準控制溫度與時間,確保殺菌效果與產品品質。?
進料環節是品質控制的起點。原料需經預處理:液體原料(如鮮牛奶)通過雙聯過濾器(濾網孔徑 50-100μm)去除雜質,固體顆粒原料(如果肉果汁)需均質處理(壓力 15-25MPa),使顆粒直徑≤2μm,避免堵塞后續管道。進料泵采用衛生級離心泵(材質 316L 不銹鋼),流量穩定在設計值 ±5%(如 5 噸 / 小時生產線,波動范圍 4.75-5.25 噸 / 小時)。?
預熱階段為殺菌做準備。原料進入板式換熱器的預熱段,與殺菌后的高溫產品進行熱交換,溫度從常溫升至 60-65℃,熱回收率達 80% 以上,可節約蒸汽消耗 30%。預熱過程中需監測物料粘度(如番茄醬粘度控制在 500-1000cP),粘度過高時需加熱稀釋(溫度不超過 40℃),防止換熱器結垢。?

核心殺菌環節需嚴格執行工藝參數。根據產品類型設定溫度與時間:牛奶采用 72-75℃/15-20 秒,啤酒采用 60-62℃/30 分鐘,果汁采用 85-90℃/15-30 秒。管式殺菌機的蒸汽夾層壓力穩定在 0.3-0.5MPa,確保物料受熱均勻(溫差≤±0.5℃)。殺菌過程中,在線溫度傳感器(精度 ±0.1℃)實時監測,偏離設定值 ±1℃時自動報警并啟動回流裝置。?
冷卻環節決定產品保質期。殺菌后的物料立即進入冷卻段,通過冷水或冰水快速降溫,牛奶需在 10 秒內從 75℃降至 4℃以下,果汁從 90℃降至 20℃以下,防止余熱導致品質劣變。冷卻介質與物料的溫差控制在 10-15℃,過大易使物料產生局部過冷(如牛奶出現脂肪凝固)。
無菌灌裝是全程的最后防線。冷卻后的物料進入無菌灌裝間(潔凈度百級),灌裝機的灌裝頭需每小時用 75% 酒精消毒,瓶蓋經紫外線滅菌(照射強度≥30mW/cm²,時間 30 秒)。灌裝過程中,容器封口處的微生物數需≤1cfu/100cm²。?
全程的 CIP 清洗(原位清洗)保障設備衛生。每天生產結束后,用 85℃的 2% 氫氧化鈉溶液循環清洗 30 分鐘,去除蛋白質、脂肪等殘留物;每周用硝酸溶液(1% 濃度)清洗一次,去除水垢。清洗效果通過 ATP 生物檢測(數值<10RLU)驗證。?
巴氏殺菌流水線通過各環節的協同配合,在殺滅致病菌(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)的同時,保留食品的天然風味與營養,成為液態食品工業化生產的 “安全屏障”,既滿足食品安全標準,又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。